天竹黄有什么药用价值?它的临床应用是怎样的?和知养生网一起看看吧。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 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鉴别
(1) 取本品适量,炽灼灰化后,残渣中加盐酸与硝酸的等容混合液,滤过,滤液加钼酸铵试液,振摇,再加硫酸亚铁试液,即显蓝色。
(2) 取滤纸1片,加亚铁氰化钾试液 1滴,待干后,再加本品盐酸溶液 1滴、水10滴与0. 1%茜红的乙醇溶液 1滴,置氨蒸气中熏后,滤纸上可见紫色斑中有红色的环。
【检查】体积比 取本品中粉 10g,轻轻装入量筒内,体积不得少于35ml。吸水量 取本品5g,加水50ml,放置片刻,用湿润后的滤纸滤过,所得滤液不得过44ml。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
【用法与用量】3 ~9g。
【贮藏】密闭, 置干燥处。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或颗粒,大小不一。表面灰蓝色、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洁白色,半透明,略带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破碎,吸湿性强。无臭,味淡。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甘露醇、硬脂酸、竹红菌甲素、竹红菌乙素,还含头孢素和硬脂酸乙酯及氢氧化押,硅质等。
2.药理作用:竹红菌乙素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应用
用于小儿惊风、中风症、本品清热化痰、清心热定惊的功效及性能均与竹沥类似、亦宜于热痰蒙闭心窍所致者。治小儿热痰惊风、高热抽搐者、长于牛黄等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类药物配伍。若治中风、痫症等神晕者,常与石菖蒲、郁金等化痰、开窍之品同用。本品亦用于热痰咳喘,可与桔梗、瓜蒌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末冲服,每次0.6—1g;或入丸剂
考证
本品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竹黄。
1.韩保升曰:“《图经》云:竹节间黄白者,味甘,名竹黄。”
2.《日华子》谓:“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耳。”
3.《开宝本草》云:“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
4.《纲目》指出:“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
上述本草所云天竹黄的来源与今相同。
各家论述
1.论天竹黄清心凉肝、化痰定惊之功
1.1.李中梓:“竹黄之寒,专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雷公炮制药性解》)
1.2.缪希雍:“天竺黄,气微寒而性亦稍缓,故为小儿家要药。入手少阴经,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君主安而五脏咸得滋养,故诸证悉除也。明目,疗金疮者,总取甘寒凉血清热之功耳。”(《本草经疏》)